南華大學|回首頁

English

2025/10/21
鄧偉仁教授詮釋《那先比丘經》——當希臘國王來踢館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四講
鄧偉仁教授詮釋《那先比丘經》——當希臘國王來踢館
 
【南華大學訊】20251015日下午,南華大學於學慧樓H241舉行「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四講,特邀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鄧偉仁,以〈當希臘國王來踢館──那先比丘經》裡的佛法智慧〉為題,深入剖析經典思想核心,並引導現代人從古老智慧中學習,在生活中開啟覺知與自在。
講座由人間佛教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教授李芝瑩主持,活動由教育部指導、南華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主辦,人文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及人間佛教數位學習碩專班共同協辦。
 
鄧教授以生動的歷史敘事開場,講述兩千多年前希臘國王彌蘭陀(Menander I Soter)與比丘那先(Nāgasena)展開的哲理辯論,從「馬車比喻」、「火焰相傳」與「風喻涅槃」三大問題,探討「我」的本質、輪迴的連續性與涅槃的超越性。鄧教授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與幽默的生活例子,讓聽眾體會佛法的實用與智慧,他指出,《那先比丘經》不僅是古印度與希臘文明思想交流的結晶,更體現理性與信仰並存的佛法精神,信仰可以理性、文化能夠對話、佛法可以回應現代。
 
在綜合座談中,鄧教授進一步強調:「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問問題不是不虔誠,而是通向理解。多問問題、問對問題,智慧之門自然開啟。」宗教所李芝瑩教授讚嘆講座精采,並提問:「芒果種下去長成芒果是惡的,如何變成西瓜是善的?」鄧教授風趣回應:「芒果不會長出西瓜,重點在因果業報。我們不能讓惡種子發芽,但可以種下新的善種子,讓花園更美麗。」覺明法師也分享:「既然無我,誰在輪迴?其實每一剎那的身心都在改變,有因有緣才有當下的果。」現場師生反應熱烈,討論延伸至宗教對話、現代人心靈困境與教育啟發等面向。
 
活動最後由宗教學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致贈感謝狀並合影留念,此次講座不僅深化大眾對《那先比丘經》思想的理解,也展現南華大學推動人間佛教學術研究、培養人文關懷精神的教育使命,讓佛法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綻放光明。
 
活動聯絡人:許依宸
單位:宗教學研究所
姓名:許依宸
聯絡電話:05-2721001-2161

Go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