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五講 王惠雯教授講題:《玉耶女經》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六講 嚴瑋泓教授講題:《金剛經》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佛光山南華大學「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5、6講,邀請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教授王惠雯與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嚴瑋泓,分別以《玉耶女經》與《金剛經》為題,從性別倫理到般若智慧,闡釋佛教思想如何在現代社會啟發覺知與慈悲,展現經典智慧的當代價值。
南華大學表示,本系列講座由教育部指導、南華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主辦,人文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及人間佛教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共同協辦。10月31日舉行第5、6講,兩場講座從經典詮釋、思想內涵到現代實踐,深入探討佛教智慧如何引領人心與社會。
第5場由南華大學文學系主任鄭幸雅主持,王惠雯教授以《玉耶女經》為題,從文獻版本、故事脈絡與思想內涵三方面切入,解析佛陀如何引導給孤獨長者家中媳婦玉耶女由「不順夫尊」轉化為「願意修學皈依」的心路歷程。
王惠雯指出,《玉耶女經》藉「七輩婦」分類展現家庭倫理與性別關係的深層意涵,反映佛教以善巧方便引導人心覺悟的智慧。她並從佛教倫理觀出發,延伸探討「七輩婦對應七輩夫」的現代詮釋,呼應「六和敬」精神,倡導兩性平等與家庭和諧之道。
第6講由南華大學助理教授邱子倫主持,嚴瑋泓教授以〈金剛經:成就無住無礙的人生〉為題,深入剖析《金剛經》「無住」與「無相」的核心修行思想。他指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修行者的智慧起點,《金剛經》非否定現實,而是教導人以開放心智面對萬變人生,轉煩惱為菩提、化束縛為自在。
嚴瑋泓並結合現代情境,表示在AI科技快速發展與資訊焦慮的時代,修習「無住」能培養心理彈性與智慧,而理解「無相」可化解執念、促進內外平衡。他強調,《金剛經》是引導現代人實踐覺知與自由的重要典籍。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覺明法師表示,兩場講座相互呼應,從《玉耶女經》的家庭倫理談到《金剛經》的般若智慧,展現佛教思想在日常生活與現代社會的實踐價值;現場師生也從性別倫理、宗教哲學到生命修行展開熱烈討論。
南華大學表示,「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旨在以學術視野詮釋佛教經典,推動人文思維與宗教實踐的融合,期望透過多元講座啟發師生以慈悲與智慧面對現代生活,實踐「淨化人心、增進幸福」的人間佛教教育使命。





